耕耘与收获——杨剑龙教授学术生涯之回眸与感悟

发布者:陈重来发布时间:2019-11-19浏览次数:217

1118日下午,人文学院人生导师系列沙龙于奉贤校区第二教学楼105教室开展。学院邀请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剑龙老师与同学们畅谈文学人生,回眸与感悟个人学术生涯。沙龙由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重来主持。

  

  

“我们与共和国一起经受磨难,我们与历史一起经历坎坷。经受过磨难的我们,可以坦然地面对新的磨难;经历过坎坷的我们,可以勇敢地踏平新的坎坷。经受过磨难的我们,会更珍惜来自不易的幸福;经历过坎坷的我们,会更懂得苦尽甘来的欣慰。磨难与坎坷是我们生存之路上的印辙,磨难与坎坷也是我们人生之途中的勋章。”沙龙开篇,杨剑龙教授即与现场师生分享了他在随笔《我们这一代中年人》中写到的一段话,他说,回眸个人学术生涯之时,印证了如上关于磨难与幸福的感悟。

  

18岁离开故乡上海插队江西务农,再到日后的求学研究之路,剑龙教授娓娓道来他的人生经历。回溯个人求学历程,杨老师认为,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习奠定了他中文专业的基础,写作课程的教学培养了他对于文学写作的热情、对于文学范文分析的技能。硕士学习期间,曾华鹏先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条分缕析、对于作家研究的深入肯綮,李关元先生对于文学研究的新颖见解、对于文学资料的如数家珍,王铁仙先生对于学术研究注重人性内涵和审美观照等给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打下了扎实基础。曾先生的谨严扎实、李先生的洒脱机敏、王先生的谦和稳重都带给他深刻的影响。


  

如果以1981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算起,杨剑龙教授在学术道路上已经走过了三十八年。回眸个人学术道路,他以务农生涯的体验和感悟从事学术研究:脚踏实地、勤奋劳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关于学术研究,杨剑龙教授分享了三点感悟:一是开拓学术自留地精耕细作,二要不弃涓涓溪流拓宽学术滋养,三要具备与时俱进清醒的学术意识。“我总认为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具有清醒的批判精神,对于有碍于社会发展人文建设的现象,应该予以研究分析批评驳斥。作为人文学者,应该具有自觉的咨询责任,对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的一些问题,提出有益的有建设性的见解与看法。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仍然是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追求。

  

提问互动环节,杨剑龙教授耐心倾听同学们的疑问和困惑,给出个人思考与建议。

  

  

沙龙最后杨剑龙教授一段深情朴实的话语和原创诗作《诗歌与远方》作结,为本次沙龙画上句号我没有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雄才大略,我没有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满腹经纶,我只是如一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一样,在学术园地里勤奋耕耘努力劳作,以无愧于自己的人生与辉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