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漕河泾街道爱心暑托班项目积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响应上海市为民办实事号召,着眼于提升广大师范生教师教育专业技能,通过周到的看护服务、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高质量的教学供给以及有效的教学导向,努力缓解徐汇漕河泾地区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引导和帮助小学员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自2016年起,在上海市团市委的积极推动下,在上海师范大学党委的领导下,上海师范大学团委的具体指导下,上海师大人文学院整建制承接漕河泾街道爱心暑托班,学院学工办、团委老师全员参与,本研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奉献,参与项目的师生志愿者百余人,服务漕河泾地区小学生500余人次。

2023年7月漕河泾街道爱心暑托班开班合影


发挥文科教师教育专业特色,精心打造暑托班课程

今年的漕河泾街道爱心暑托班于2023年7月3日开班,暑托班充分把握学员不同年龄段特点,利用上海师大人文学院优质文科资源,结合教师教育专业特色,为暑托班学员们“量身定制”文学经典品读、红色文学导读、古诗词鉴赏等特色文化课程,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学员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汲取养料,拓展视野,培养品格,得到了学员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在文学经典品读课程教学中,教员们尝试着将学院挑战杯项目——“文学经典教育的优化与推广”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针对小班学员年龄层次较低,喜欢较为形象的教学方式,教员们讲授《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通过影视观赏等,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员们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针对大班学员已初步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暑托班精心打造《狼王梦》等教学课程,引发学员们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期待。

积极强化课程思政。大学生志愿者开发《金色的鱼钩》《狼牙山五壮士》等红色经典导读课程,一个个慷慨激昂的革命故事跃然于教学课堂中……小学员们在课程中通过聆听、观摩、思辩等多种形式深入历史情境,穿越时空,与红色经典“握手”,也逐渐在心中埋下“红色的种子”。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会背唐诗三百首”的趣味课堂里,学员们跟着教员一起感受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壮美的盛唐气象,共同追随李白,激情昂扬地吟诵起《将进酒》……


上海师大领导慰问漕河泾街道爱心暑托班师生


深入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区校共建打造实践育人“样板地”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人文学院把“办好家门口的暑托班”与“培育未来卓越师范生”双目标联合联动起来,作为推动主题教育成效转化的重要举措。

每年暑假,对人文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来说,到漕河泾街道爱心暑托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是必修课。无论是一碧万顷,还是狂风暴雨,每天清晨,大学生志愿者们都会热情地站在暑托班门口,迎接学员们的到来。在教室中,志愿者们时刻留意着孩子的举动,及时制止奔跑打闹行为,督促并指导孩子们认真完成作业;午饭时引导学员们排队洗手、桌面消毒;放学后留到最后将教室断电通风,确保安全结束一天的工作。

在这里,未来卓越教师有机会站上三尺讲台,将他们的专业所学运用到现实教学场景中,全面提升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在这里,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学会管理班级、与家长沟通、解决现实问题,用细心关爱和真心相待陪伴少年儿童成长。漕河泾街道爱心暑托班努力探索“学员-教员-职员”的育人全链条打通。2020级本科生刘婧嫣同学曾是漕河泾街道爱心暑托班的学员,进入上海师范大学学习后已连续两年主动报名担任暑托班志愿者,从学员到教员,她立志要将爱与暖意传播给更多的孩子。李鸷远是今年漕河泾街道爱心暑托班负责人,也是上海师范大学2021届毕业生,本科在读期间就积极参与暑托班志愿服务工作,大学毕业后留在街道工作,他希望在新的人生阶段继续展现师大青年的风采。

暑托班日常剪影

暑托班志愿者服务剪影

2023年第一期暑托班志愿者合影


上海师范大学与各区县街道长期以来有着紧密、稳定、长期的战略合作,彼此在创新党建带团建工作模式、探索基层治理新路、提升区域教育质量、推动教学研融合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与共建关系。漕河泾街道爱心暑托班是一个缩影,也是探索联合育人的重要实践平台。近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与漕河泾街道党工委签署全面合作共建协议,进一步推动社区与高校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放大区校共建同频共振效应。未来,双方将在基层党建、社会实践、学术研究、文化教育和创新创业等领域,以共建促党建,以党建促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和战斗力,为打造高质量区校共建“样板地”提供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