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tyle="color:#ff0000">人文与传播学院周刊第21期</font>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3-15浏览次数:1301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周刊

总第21期(2010.3.8 -2010.3.14 2010315 星期一

加强服务 增进交流 院务沟通 信息共享

备忘录

3月17日星期三中午11时半,举行学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会议,审议2010年度录用应届博士的初选名单,地点708室。请各位委员准时出席。

请各位老师关注学校网站上关于实施2009年度人文社科科研奖励的通知,需要填写表格,论文要交原件。截止时间:3月22日

请各位老师关注学校主页上关于开展2010年度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工作的通知!

上海师大08、09年度外事工作会议定于2010年3月18日13:30在徐汇校区会议中心一号报告厅举行,特邀请我院以下教授参加:苏智良、金定海、李时人、翁敏华、潘悟云、杨剑龙、黄铁池、刘耘华、詹 丹、严耀中、萧功秦、黄纯艳、周育民、徐茂明、裔昭印、舒运国、戴建国、汤勤福、徐时仪、曹 旭、张谊生、齐

一周志

l 我院就业工作小组名单调整

我院现任就业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苏智良、吴沛东

副组长:詹丹、柏桦

成员:郭开平、黄卫星、高红霞、张剑光、陈丽菲、连志英、张宇莲、郑欢、林路、齐青、李名亮、李丹、叶茂康、孟华;张虹、孙励、陈重来、宋莉莉、唐喜喜、戴宁宁、王雅婷、李宇靖、陆建平、孙也濮、任意、黎倩仪

l 我院曹旭教授论文在A类刊物《文学评论》上发表

我院曹旭教授的《宫体诗的定义与裴子野的审美》一文,在A类刊物《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上发表。这是教授从图书馆调回我院以后,在《文学评论》上发表的第二篇学术论文。上一篇于该刊2008年第5期发表,题目是《论何绍基诗歌美学创变》。在此,谨向曹教授表示祝贺。

l “近代性诸问题”讲座

3月8日上午,日本京都大学著名教授田冈文夫在文苑楼708室为我院学生作了题为“近代性诸问题”的讲座。报告会由历史系洪煜老师主持,院长苏智良教授出席并致辞。田冈教授从经济学的角度就近代性的定义、组成内容、包含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几方面展开论述,他认为近代的目标、理念逐渐形成的过程即近代化,近代化过程也是自由化的过程。田冈教授指出,各国都要通过一定手段保持近代化的发展,同时要解决这一进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田冈教授的报告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大家排除了语言障碍,和田冈先生积极交流,气氛热烈。

l 我院影视文化系列活动:“上海电视节电视电影创意大赛交流会”

38晚,第十六届上海电视节项目负责人黄霁老师和周力老师来到我院,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交流讨论,交流会主要围绕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电视电影创意大赛等相关问题展开。首先,黄霁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基本情况。作为国内唯一的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开幕式、闭幕式、电影市场、评奖单元、影展、论坛等方面都让戏剧影视专业的同学开拓了视野、积累了经验。于今年首次举办的电视电影创意大赛,由于进入门槛低、涉及范围广,为同学们提供了极佳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该项目负责人周力老师就比赛的具体参加方式向同学们做了详细而生动的介绍,大家都对此表现出了浓郁的兴趣。交流会最后,同学们就参赛题材、版权保护等问题,与两位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l 我校举行纪念“三八”百年暨比翼双飞模范佳侣表彰大会

3月10日,我校在东部礼堂举行了纪念“三八”百年暨比翼双飞模范佳侣表彰大会。校领导周鸿刚、黄刚等出席大会。我校共有15对夫妇荣获2008-2009年度校“比翼双飞模范佳侣”称号。我院范荧教授夫妇、杨剑龙教授夫妇荣获此项殊荣。会上,我院朱易安、翁敏华、杨剑龙、陈劲松四位老师携女子学院学生朗诵了诗歌《百年风华——纪念三八妇女节100周年》,在会场掀起了高潮

l 上海市历史特级教师孔繁刚来我院讲座

3月10日,应中国古代史学科和历史系的邀请,上海市历史特级教师、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副会长孔繁刚先生来我院作讲座。讲座的题目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我——四十余年教学生涯的回顾”。老师回顾了自己从教四十多年的经历,总结了自己的成长环境和成功经验,特别讲述了中学历史教学中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以及如何做到知识和情感的结合,如何选择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等问题。历史系研究生、本科生共一百多人聆听了老师的精彩讲座。历史系本科生为师范专业,很大一部分同学将成为中学历史教师,近年来研究生应聘成为中学教师者也不断增加。老师讲座切合同学们需要,对同学们了解中学历史教学特点,适应以后岗位有切实的启发,因而激起同学们的浓烈的兴趣。讲座最后,同学们与老师一起讨论了中学教学怎样做到内容选择和情感表达的统一等问题。

l 我院召开全体教工党员大会

3月10日下午,我院召开全体教工党员大会。院党委书记吴沛东同志代表学院党委就2009年度工作情况以及党费收缴和使用情况、2010年度工作计划等向与会党员作了汇报并接受了党员评议。大会结束后,我院各教工支部书记分别组织党员开展了支部生活,向支部党员汇报工作并接受评议。

l “从基督教看当代艺术中的民族主义批判”讲座

2010311, 《人文艺术》主编、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基督教研究中心查常平博士在上海师范大学作了题为“从基督教看当代艺术中的民族主义批判”的讲座。

本讲座首先从共同的自然环境区域、共同的社会生活方式、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共同的语言交流体系、共同的个人心理结构、共同的时间观念系统以及共同的信仰表述形式七个方面,把民族定义为一个特定的亚人类共同体。民族主义是对这种亚人类价值观的优先性的认同。当人侧重于对民族传统及现实生存的国家认同的时候,他就更多取向政治民族主义;当其侧重文化心理与文化精神认同的时候,他就更多取向文化民族主义。由于在张晓刚、王广义、罗中立、岳敏君(方力钧)、蔡国强的当代艺术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分别和汉语思想中的家庭伦理、革命哲学、底层关怀、无奈反抗、虚无主义的文化传统的对应性。正因为他们对这种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同,最终使他们转变为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代表。总体而言,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艺术界,于90年代初更多是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面对前现代的政治、现代的经济与部分后现代的文化混杂处境时、针对西方的一种生存策略。最后,为了捍卫现实的生存权利,他们大多数从艺术上的文化民族主义者转变为政治民族主义者,以便在一个没有私权神圣性法权承诺的国度里面获得政治正确与公众传播效应的保障。

l 苏智良教授出席世博历史研讨会

3月12-13日,苏智良教授出席了复旦大学主办的“寻求太平洋地区的和谐与繁荣——从1910年南洋劝业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学术研讨会,并作了发言

l 徐时仪教授科研成果被欧洲学者采纳

我院徐时仪教授等关于《一切经音义》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处于前沿地位,德国海德堡大学欧亚学术交流中心瓦格纳教授和裴彦士研究员经两年多的合作努力,采用教授校注的《一切经音义三种校合刋》,已将玄应的《众经音义》部分编入汉文典数据库,这是欧洲汉学研究的一个跨国合作课题。如需查找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可从下面网站http://tls.uni-hd.de/xuanying.html进入使用。

l 日本金泽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学习班”顺利结业

日本金泽大学14位大一、大二的学生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利用春假来我院参加“中国语言与文化学习班”。学习班上陈秋峰老师作了“话说上海”、翁敏华老师作了“中国剪纸艺术”的讲座,对外汉语研究生金耀华、仇赛男同学为学员上了三堂生动的语言课。余颖老师、李咏春老师与刘晴暄老师一起参与了学习班的组织与策划工作。

迟到的新闻

Ø 我院裔昭教授在市妇联纪念妇女节理论研讨会上发表演讲

在日前举行的“平等•发展•和谐——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我院历史系裔昭教授作了题为“百年国际妇女运动发展的历程和启示”的主题发言。本次研讨会由市委宣传部、市妇联主办,市妇女学学会、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市妇联主席张丽丽出席并讲话。裔教授在讲演中回顾了百年国际妇女运动发展的历史,介绍了女权运动中的两次浪潮,同时还回顾了在百年国际妇女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女性主义思想和理论流派。她在演讲中说道,百年国际妇女运动给后人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妇女们在为自身争取权利,或是说为这一群体构筑蓝图和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历程,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该篇发言稿近8000字,于3月6日被全文刊登在文汇报第8版。

Ø 我校10位教师受聘为世博志愿者礼仪种子培训师

日前,世博会城市志愿服务站管理岗位志愿者面授培训正式开始启动,包括我院范荧、朱政、陈海燕、胡敏在内的共10位教师被聘为礼仪训练课程的种子培训师,占培训师总数近一半。世博志愿者礼仪种子培训师,主要承担对世博园区和城市志愿服务站点管理岗位志愿者的礼仪培训任务。我校和市礼仪协会积极配合世博会筹办工作领导小组志愿者组,认真严格地做好种子培训师的选拔工作,确保志愿者礼仪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校都市文化学科群礼仪文化板块全程参与了礼仪种子培训师选拔的各项工作,担任培训师的教师所领衔的礼仪训练课程,在所有志愿者岗位培训课程的授课反馈意见评价中名列第一,得到了世博会筹办工作领导小组志愿者组、志愿者学员和培训师的好评。市礼仪协会副会长、校都市文化学科群首席专家、我院名誉院长孙逊教授表示,有10位教师被聘为世博礼仪种子培训师,是对我校应用文科见长的肯定,也是学科群建设学科交叉、资源整合的体现。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志愿者礼仪培训和中小学教师礼仪培训的经验,进一步拓展职业礼仪培训领域,为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本刊主编:朱政

责任编辑张虹(zh77@shnu.edu.cn)、俞柳柳(xiaoyuzi1005@163.com

通讯员:叶芳、姚潇鸫、宋莉莉、宋丽娟、君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