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财:马茂元先生的名气

发布者:樊霞发布时间:2012-12-24浏览次数:189

|钟祥财     来源|文汇报

  

叶扬在《“只是远离,不是死别”:再记叔父百丰》(《文汇报》1117日《笔会·周末茶座》)一文中提到:1986年,叔父在医院仙逝,此前他一直在病榻上编写《韩昌黎文汇评》,身后由台北正中书局出版,前面有通家世交马茂元先生所作的序言。”马茂元,字懋园,安徽桐城人,为桐城派殿军马其昶长孙。他早年就读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38年毕业后任教于安徽桐城中学、省立第一中学,还当过安徽省中小学教材编审会编审。解放后,马先生在南京市立师范、华东速成学校、上海第一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学院等校教书,著有《古诗十九首探索》《楚辞选》《唐诗选》《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19785月,我参加“文革”后的第二次高考,由于是70届初中生,没有理工科基础,自己又爱好文科,于是志愿填了复旦的历史系和上海师院的中文系。成绩出来了,数学不及格,幸好语文分数很高,虽进不了复旦,进师院却不算低分。那时厂里考大学的不多,考上的更少,我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有人意外,有人羡慕,有人不解,有人不屑。劳资科的“张划线”(因为他以前当过“划线工”)知道我进了师院中文系,沉思一番后说:师院不及复旦,但师院的中文系很好。

  

我中学时的班主任毕业于师院中文系,从他那里,我知道了魏金枝。上学以后,同学间常议论系里的教授,马先生出现的频率最高,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则传闻是,北京某著名学府曾以几名正教授换取马先生调入该校,终未如愿。据马公子家楠回忆,其父最惬意的日子也正是勤奋治学,著作繁盛的时期。先是专著《古诗十九首探索》和《楚辞选》因教育部长马叙伦先生激赏和推荐而出书。“反右倾、拔白旗”的时候,学生中流传的一句“宁做马茂元,不做某某某(指当时上海师院一位领导)”,险些让马先生受累。接着《唐诗选》问世,好评如潮,一再增印。《楚辞选》和《唐诗选》同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继而于1961年与郭绍虞、夏承焘、钱仲联三位名教授一同入住上海国际饭店,共同编写《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历代文论选》。二书同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为普及唐诗,马先生用优美的文字和精到的见解分析唐诗名作二十余首,总称《说唐诗》,在《新民晚报》连载,并且频频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演讲。一时之间,他的名字,在全国高校和上海市民中几乎无人不知。如此看来,上述传闻似非空穴来风。我进校时,马先生年逾六旬,没有给78级本科生上过课,当时给我们讲中国古典文学的是曹融南、李锡澜、蒋哲伦诸师,他们提到马先生时,都是很尊敬的神态,这更增添了他在我们学生中的神秘和声望。

  

本科毕业后,我转行考取了复旦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生,但对文学的迷恋未改,有时手痒,也写写随笔。市政协有位文化研究专家问,你是搞经济的,文章倒蛮有可看性,我说我本科是在上海师院中文系读的,他说,难怪。据说按国外惯例,会校友,论出身,只认本科的账,对此我举双手赞同。师院的名师,文科如程应镠、魏建猷、朱雯,马先生和他那个传闻,足以使我们顿生底气。师友相聚,谈起师院,谈起中文系,必谈马先生,近年更甚。在那个时代,马先生的名气,是幸运,也很自然。眼下,学术的尊严,学者的荣耀,正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