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经典导读进中学”项目教学指导会顺利举行

发布者:肖文鑫发布时间:2024-04-30浏览次数:71

春风和煦,百花竟放,人文学院“经典导读进中学”项目在多所中学蓬勃开展,为中学生们带去一次次精彩纷呈的文学经典导读课后服务。为切实增强导读课程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讲师们的教学能力,人文学院举办“经典导读进中学”项目教学指导会。本次指导会邀请了原静安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我校58级中文系校友杨海根以及原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60级中文系校友彭世强莅临指导。课后服务项目组成员参会。会议由人文学院23级研究生钱竞主持。



会议伊始,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悦读悦享·走进经典——人文学院“经典导读进中学”项目宣传片》。之后,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重来介绍本学期项目在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普陀实验学校、上海世外教育集团附属无锡市新安中学等学校开展情况,希望项目组同学们在教学前辈们的带领下不断强化整本书阅读理念,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丰富紧抓教学实践,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激发青少年阅读兴趣。



项目组三位大学生讲师作课堂教学演绎。学院2022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邓思雯、2022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颜兵以及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邵叶儿分别就《<经典常谈>阅读——走近<说文解字>》《<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概览》《<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改造“星期五”探微》作课堂教学演绎。演绎之后,两位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对三位同学的讲课进行指导。


杨海根老师指出,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当深入简出。对于《说文解字》这类传统文化经典,授课应舍弃繁复的框架和理论,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具体的例子同生活发生联系,引起同学们的阅读欲望。彭世强老师指出,语文课是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学科,文学经典具有生动的情节和情感,授课老师要向同学们展示好这部分内容;授课老师要避免机械地复述讲稿,要以精彩的语言和演绎感染受教者,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文学经典的力量与魅力。



教学互动环节,讨论氛围热烈。针对大学生讲师们提出的如何兼顾整体的知识学习任务和即时课堂引导的问题,彭世强老师指出,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必要的教学技能,在讲解过程中未必要面面俱到,但必须要能在小处、精彩处抓住人。就如何回答中学生于教学内容外提出的问题,杨海根老师指出,备课既要“备好对象”,也要“备好要求”,这样,才能真正把导读课上到同学们心里去。


桃李正芬芳,炬火照前行。大学生讲师们对两位教学前辈充满敬意,深有感悟,收获满满。今年是上海师范大学校庆70周年,中文系历史系系庆70周年,人文学院“经典导读进中学”项目将不断汲取多方力量,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加强领读指导;加强中华传统经典导读,实施大中小一体,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同学们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为中学高质量课后服务注入精神力量,为基础教育贡献属于师大人文学子的绵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