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校友、全国先进工作者杨荣为人文学院“为师·为学”大讲堂作首场报告

发布者:肖文鑫发布时间:2020-12-08浏览次数:170


12月2日下午,人文学院特邀我校84级中文系校友,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上海实验小学校长杨荣为学院青年教师和学生作《教育追梦,播种幸福》专题报告。本场报告是人文学院“为师·为学”大讲堂的首场报告。报告由人文学院副院长孙珏岷主持。



不忘初心潜心育人,接续改革不负韶华。从上海十佳青年校长到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从上海市劳动模范到全国先进工作者,从上海市教育功臣(提名)到连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杨荣校长从教32年,以教育与学校发展为己任,努力写好传承与创新篇章,实现了百年老校的持续高位发展。报告中,杨校长以十九大以来的教育大事记为主脉络,指出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结合上海教师工作重点,介绍基础教育教师发展路径和工作抓手,以教育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身份分享个人从教经验和感悟。



 “一个人只有用毕生的时间深耕一个领域,才能够有所成就。”当代青年的职业选择更为多元,在杨校长看来,人生增值和职业体验最为重要。她勉励青年一代要把握时代节奏才能奏出时代最强音,人生价值才能有无限的可能性。

TALIS2018的结果显示,上海教师专业发展的多项指标在全球都是最高的。杨校长从岗位待遇、职称系列、培训机制、学科比赛、科研项目与论文、荣誉体系等全面解读了上海教师培养的健全制度。她认为,只要大家有足够的教育理想信念,完全可以在教师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报告最后,杨校长以“人民教育家”于漪的一段话寄语现场师生:“基础教育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根基。为人师者,当智如泉涌。为人师者,思想当永远年轻。为人师者,当为人之模范。为人师者,当善读好书。选择了当教师,就选择了高尚。”她希望在座的青年教师和未来教师们,能够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收获专业成长,学而有获,做而有得,惑而有助。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人文学院特别开设“为师·为学”大讲堂,弘扬师道文脉传承,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家校沟通技巧”等系列主题报告,让青年教师与学生走近名师,倾听感悟,引导青年教师和学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师说

 “一个人只有用毕生的时间深耕一个领域,才能够有所成就。”

 “你看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有生命拔节的声音,你听到后会非常喜悦。当你长大了,为人父母后,你会有另外一份温情和感动看待这个生命。你的人生梦想或许没有实现,但是你可以让你的学生续写你的人生梦想。如果有更多优秀的人从事教育工作,这个行业就会有许多缤纷的色彩。”

  “在经济发达的时代,最缺乏的是人心灵的丰富。曾经有一张照片,退潮后的海边有无数搁浅的小鱼,有一个小孩拼命把小鱼送回大海。有大人问他,你能够把所有的鱼都送回大海吗?小孩回答说,我能够送一条,就可以多使一条小鱼活下来。我想,也许教育也是这样。”

 “劳动是人存在的一种方式。劳动在一个人的工作方面,生活方面都是一个系统,生活方面的能力一定会影响工作能力。”


青年说

为什么选择老师这个职业?选择之后要做一名怎样的老师?杨校长用她的个人经历为我们做出了解答。她多次强调,教师不仅教授知识,更重在人文关怀、人生指导。杨校长也从制度、理论和实践等层面指出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老师更需要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要求,所有的输入都在为以后更好的输出做准备。“一个人只有用毕生的时间扎根在一个领域,才能够有所成就。”杨校长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为成为一名好老师努力奋斗!(人文学院 学科教学<语文> 李梦蓉)

杨校长的报告越发坚定了我投身基础教育事业的理想。报告中,杨校长为我们描绘了职业前景,使我们认识到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未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她也用影片和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做好一名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也要关注自身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点点滴滴成长,一个好的教师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学科教学的研究生,更要准备好教学技能,提升道德修养,以良好的职业素养进入教育事业。(人文学院 学科教学<历史> 韩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