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的第二部分,陈教授从两个域外文献研究的个案出发,围绕文学文献学的视野展开。陈教授首先谈到的是《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中越南使臣裴文禩诗集《中州酬应集》。这部诗集中有两首诗是晚清同光体诗人陈三立所写。通过对诗集唱和内容、因由、跋文及背景的考证,确定这是陈三立25岁时所写。陈三立早年诗歌的发现,将有益于陈三立、同光体及晚清诗研究的深入。其次,陈教授讲到另一个域外文献《新见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中的《御制并和诗》。该书此前不受关注,甚至被误认为是琉球佚名作者所写的汉诗集。经考证,它其实是乾隆皇帝登基前所写诗集的一个节抄本,因其中有不少弘历唱和其父雍正的诗,所以书名中有“和诗”两字。琉球人为何要抄乾隆皇帝的少时诗作?陈教授一路追寻,又发现了藏于日本的《御诗和韵集》,这是乾嘉道时期琉球燕行使在北京奉命和中国皇帝唱和的诗作合集。这两部诗集外封的右上方,都有用朱笔书写的三个大字“上京用”,表明这是琉球燕行使去北京路上所用的书。陈教授指出,《御制并和诗》和《御诗和韵集》都是为琉球燕行使在北京遇到需要和中国皇帝唱和写诗的场合准备的,这表明,写诗成为被赋予了极其强烈的政治内涵的严肃的外交活动。陈教授指出,域外文献的整理为我们分析本国文献,重新审视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讲座的第三部分是文学文献学方法举例,陈教授用看图解画的方法解读近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的名画《烟雨蛙声图》。如何阐释画家的题画诗,进而解读图画背后之意,是潘天寿画作研究的难点。陈教授发现这幅画题有:“一天烟雨苍茫里,两部仍喧鼓吹声。三十七年中秋,寿。”陈教授考索典故“两部鼓吹”,发现“鼓吹”源于《后汉书》的陈蕃和《南齐书》的孔稚珪,“两部鼓吹”当是魏晋南北朝礼制中非常流行的“前后部鼓吹”。接着,陈教授还发现南宋抗金名将李纲的《望江南》词中“两部蛙声鸣鼓吹,一天星月浸光铓”对此画有直接影响,而“鼓吹”还有“扬德建武,劝士讽敌”的“军乐”之意。此后,陈教授进一步翻阅了民国三十七年中秋(1948)杭州的《东南日报》,还原了潘天寿作画时国共对峙的特定社会情境,最终揭示出身为诗人和画家的潘天寿对纷乱时局的悲叹和无奈,对整个文化传统的忧患。陈教授的学术研究呈现了一位文献学学者扎实的文献搜集、鉴定、考释的能力,他开阔的研究视野和新颖的研究方法启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