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云讲堂 回顾 NO.25 | 查屏球:贞元之风尚荡——贞元学潮与韩柳的阳城书写及贞元文风

发布者:肖文鑫发布时间:2020-05-15浏览次数:346

4月30日上午9点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李白学会副会长、中国刘禹锡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查屏球先生,做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名师云讲堂”,在腾讯会议平台带来了一场题为“贞元之风尚荡——贞元学潮与韩柳的阳城书写及贞元文风”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吴夏平教授主持。查教授的讲座吸引了全国130余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积极参与。

查屏球教授

讲座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查教授指出贞元年间太学规模的发展变化及形成原因。较初盛唐而言,贞元年间太学的发展呈衰微趋势。而初盛唐时期太学规模虽大,但是没有政治运动。中唐时期太学规模虽小,但政治运动很多。在一些政策的推动下,朝臣参政议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因此集体抗争与表达方式应运而生。贞元年间产生了君臣的三次碰撞:第一次是贞元十年(794)唐德宗因宠任裴延龄引发了与陆贽等人矛盾。第二次是贞元十一年(795)因怒惩陆贽与任裴延龄为相引起的谏臣集体性抗争。第三次是贞元十四(798)年太学生为留任阳城群赴阙下请愿,这是贞观士人抗争的高潮。

讲座第二部分,查教授分析了韩愈、柳宗元关于阳城与学潮的书写及贞元文风。延英门谏官集体抗争是以阳城为中心,贞元学潮也因阳城而发,因此,阳城是贞元中期舆论中心。韩、柳二人都有关于阳城的文章,细察诸文,比较他们对阳城不同的书写,可更具体见出贞元士风与文风的关系。韩、柳等人文中多有不平之气,对皇权以及部分官员进行了急愤的批评。如韩愈《诤臣论》、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等。由此引发韩、柳对阳城的书写。韩愈在《原道》中认为阳城是负面的,否定了魏晋以来这一流行风气。此文之后,阳城的形象被改变。柳宗元是劝说,宽慰太学生,同时又大赞阳城,肯定太学生行为的合理性。韩愈对阳城态度改变是因为对陆贽的钦佩,虽然陆贽长于骈文,韩愈善用古文,但精神一样。韩、柳的文风、观点、风格虽前后有变,但都是因为受到文坛领袖陆贽的影响。后人总结“贞元之风尚荡”,体现了贞元士风好争敢言、多义急愤、人心激荡、敢于抗争的特色。

讲座第三部分,查教授举例说明了贞元后阳城事件的文学书写与争论。如元稹《阳城驿》、杜牧《商山富水驿》等。人们因敬重阳城,将同名的驿名改为富水驿。

随后,吴夏平教授对查屏球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认为查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历时考察与共时比较相结合,以韩愈、柳宗元贞元之文与贞元一朝士风激荡冲动的特点为中心,结合二人这一时期所写相关文章的风格,体现时代色彩与一代士人的精神风格,问题意识突出,视角宽广,对宋代太学学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大家结合查屏球教授讲座内容与自己的研究,踊跃发言,请教如何选题、如何找材料、如何判断一个题目是否有价值等问题。查屏球教授一一解答,认为论文选题要突出兴趣爱好、自身能力、研究领域进一步开拓三个关键点。寻找材料要立足文献本身来寻找问题,且需要与其他文献勾连起来。他强调,对某个问题学术史的梳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定要打牢文献综述的基本功,这是一篇优秀学术论文的必备条件。短暂的交流,迸发出了学术思考的火花,给大家意犹未尽之感,各学子也获益匪浅,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撰稿:吴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