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芳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结构” ——人文学院举办第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发布者:吴玮发布时间:2021-11-18浏览次数:99


1113日,人文学院第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以“百年芳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结构”为主题,分开幕式、学术报告、分论坛、闭幕式四个环节。论坛得到了人文学子的积极响应,共收到80余篇专题稿件,经过初审有42篇论文入围参会。

论坛开幕式在早上9点正式开始。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城市史学会会长熊月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方笑一教授担任开幕式嘉宾,人文学院院长查清华教授、院党委书记朱政老师、副院长张剑光教授、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重来老师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研究生辅导员王雅婷老师主持。

开幕式上,院长查清华教授向参加论坛的领导、嘉宾和同学们表示诚挚的欢迎。他指出,人文学院首届研究生论坛旨在搭建同学们积极交流的平台,激发同学们深入思考,强化学术研究意识,开拓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综合能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中国城市史学会会长熊月之教授作开幕式致辞。他以修身治学为主题,强调做学术研究既要“专”,更要“通”,必须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治学是当下最紧要之事,同学们应立志高远、修身养性、严谨治学,做有气节的读书人。

开幕式后进入到学术报告阶段。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剑光教授主持报告会。第一场学术报告是熊月之教授《海派文化的当下价值》,他介绍了海派文化在经历了历史演变及改革开放下的深化,目前已经成长为一种整合并立体的文化系统。他指出,近现代以来的海派文化发展更值得关注,时值建党百年,更是重要契机,海派文化开放创新、包容法治的特质呈现了上海城市精神品格,代表了城市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第二场学术报告由方笑一教授作《文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方教授从研究方法、论文题目摘要、论文结构和技术性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做有价值的问题,出有意义的成果。两位专家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充分展示了各自研究主题下的学术成果精华,得到了与会师生的阵阵掌声,也激发了大家强烈的学习兴趣。

当天下午,在文苑楼内设立的三个分论坛拉开帷幕,分别对应史学类、文学类、文化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文贵良教授,上师大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徐茂明教授、上师大人文学院中文系詹丹教授担任分论坛点评嘉宾。

在三个分论坛会场上,与会学生代表们充分交流研讨成果,第一组聚焦“史学”主题展开论述,论文涉及中共党史、社会史、饮食史、性别史等多个领域,既有围绕着中心人物开展的研究,比如孙中山、陈独秀、陈光亨。也有以地方特色、民间传统为中心的研究,主题丰富、内容详实,特点鲜明。第二组围绕“文学”主题展开论述,论文选题横跨古今,从“孟告之辨”“曹丕诗文”“月吟舍征诗”“宋代行状变体”流转至现当代“郁达夫”“萧红的叙事策略”“建国后统编教材”以及“当代女性诗歌”,同学们的研究论述彰显出跨时空文学的流光溢彩。第三组聚焦于文学与文化传播,论述涉及的范围广泛,有关于社科期刊的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也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同学们的汇报各有所长,部分论文选题富有意义,有的充满思辨色彩,有的则是资料详实的考据研究。点评专家们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汇报,并对论文思路、研究方法、写作能力等进行了点评,为同学们指明了学术论文进一步修改与提升的方向。

随后进行的是论坛闭幕式。文贵良教授就分论坛的情况进行了综合点评,他肯定了与会代表的学术思考成果,同时也指出了一些可待完善之处。他希望同学们一是要有问题意识,要注重研究问题的导向性;二是要凝练文章结构,进一步厘清思路;三是要凸显创新,学术研究的本质就是创新。学院党委书记朱政老师对前来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她希望参会的同学们再接再厉,不要停下在学术之路上继续追求前进的步伐。

论坛共设论文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9篇。参与闭幕式的各位嘉宾领导为18位优秀论文获得者进行颁奖。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本次人文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既是一次年度学术盛宴,为广大青年学子和研究生学术研究新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同时也是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