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人文大讲堂 回顾 NO.549 | 马自力:关于制度、文体与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

学术人文
2020年12月04日 06:51

图片


图片


2020年11月24日19:30,首都师范大学燕京学者、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散文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专业教指委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马自力教授受邀来到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大讲堂”,为校内外师生做了题为“关于制度、文体与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的精彩讲座。讲座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吸引了二百余名师生积极参与。本次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朱易安教授主持。


图片


马自力教授围绕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制度、文体与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这一主题,分八个部分展开详细论述,即: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预期目标,总体思路和研究路径,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重难点问题,突破和创新之处,子课题结构和主要内容。


在第一部分“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中,马自力教授对中国古代文章学综合研究、文章学专题研究、文体与文体学研究、文章学的交叉研究等研究状况作简要梳理,并列举各研究领域中的代表性学术著作,定位宏阔而严谨,极大地拓展了师生视野。在第二部分“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中,马自力教授厘清文章学的内涵和外延,探究文章学的成立、分期和阶段性特征,撰写反映中国古代文章学发展嬗变的原生态和内在逻辑展开的系列专题研究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构建中国古代文章学理论体系和阐释框架,也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接下来六个部分中,马教授详细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对象、核心问题、预期目标、研究思路、重难点、创新点以及五个子课题。其中,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这一部分中,马教授称该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散文、骈文、辞赋等文学性文体和部分应用性文体,而不包括诗歌、小说、戏曲类文学作品。他还从文章学的内涵和外延、文章学的形成历程和实际构成状况两个角度,具体阐释文章、文章学与制度、文体之间的动态关系。在“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重难点问题”这一部分中,指出该课题存在诸多关键性问题与重难点问题,比如如何分类和整理文章学的史料文献,如何界定文章学的内涵与外延,如何清理和评价已有研究成果,如何克服长时段历史跨度带来的逻辑把握问题,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制度、文体视角观照文章学等。


接下来马自力教授认真耐心的解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如“将文章学降格为写作学有哪些弊端”“怎么处理“制度”(历史层面)与“文章学”(文学层面)这两个问题”“如何去给文体做界定”等,给想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师生诸多启发。马教授不仅将“关于制度、文体与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这一课题的中心问题进行了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的论述,还以此为范本将申请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的流程、涉及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呈现,使得参与讲座的师生受益良多。


最后,朱易安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精彩的总结与点评。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图片



撰稿:宋洁鑫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术人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