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人文大讲堂 回顾 NO.539 | 沈文凡:杜甫文化在东亚的传播与接受——围绕韩国上梁文文献展开

学术人文 学术人文
2020年11月10日 09:11

图片


图片


2020年11月9日下午两点,吉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吉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沈文凡教授受邀来到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大讲堂”,在腾讯会议平台上为校内外师生做了题为“杜甫文化在东亚的传播与接受——围绕韩国上梁文文献展开”的精彩讲座,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定广主持了本次讲座。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多,一百二十余位校内外硕博士及教师参加了本次讲座。


图片


讲座伊始,沈教授指出本次讲座主要就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庇”思想对东亚建筑民俗文化的影响这一角度引入本次讲座主题,沈教授的讲座可分为四个部分。


图片


讲座的第一部分,沈教授剖析了“大庇”思想产生的时代文化语境,其一是来自于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其二来源于《全唐文》。沈教授指出,“大庇”一词在《全唐文》中出现不下二十次,并联系具体语境,一举胪列了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唐僖宗、唐代宗等例,指出该词大多出现在皇帝的诏书中,少部分与佛教有关。该词的运用关乎社会地位,只有具有相当高政治地位(帝王或高官)的人才可使用,一般人不轻易使用(“大庇”在《全唐诗》中出现的很少,“庇”在《全唐诗》中也只出现了十几次)其语意也不是简单的表达一种愿望,乃是身处高位的人对“大庇苍生”““”大庇黎元”的一种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民胞物与的博大情怀。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省略了主语,是一种使动用法,是杜甫站在国家政治的高度对统治者的治国理略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杜甫呼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具有呼吁统治阶层要“大庇臣民”之意,希望“下情上达”,同时也反映了杜甫身处逆境时的忠君爱国思想,彰显出杜甫关注民生、推己及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讲座的第二部分,沈教授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分析(列举了车天辂、金涌、李廷龟、金应祖、赵复阳、孙命来、赵泰亿、尹凤五、赵显命、赵天经、李献庆、权攇、柳(氵+奎)、俞彦述、李晚秀、朴时源、朴宗舆、李趾秀、柳荣河、朴永元、赵斗淳、曺兢燮、李裕元等二十多位韩国作家的上梁文)指出杜甫的“大庇”思想对韩国上梁文创作的深远影响。沈教授指出,韩国的上梁文多达两千余篇,韩国的上梁文文化较为普遍地接受了杜甫的“大庇”思想,其中有“从此大庇寒士,不翅广厦千万间“”千万间之大庇,以俟后人”、“广厦高临,思大庇于寒士”等等,这是韩国人民对杜甫的“大庇”思想在建筑民俗文化方面的本土吸收以及作出的本土化解读,是在民间上梁活动和祭祀仪式中发挥了杜甫“大庇”思想而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他们较为原汁原味地传承了我国爱国主义兼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歌作品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讲座的第三部分,沈教授着重剖析了韩国上梁文深受杜甫“大庇”思想影响的内外部原因。从外部原因来看,沈教授认为这应该跟韩国的灾害频发有关。韩国百姓的生存环境相比杜甫来说更加恶劣,所以能够对杜甫所写的悲苦生活和美好愿望感同身受,杜甫的“大庇”理念深入人心,故为韩国人民广泛接受。从内部原因来看,杜甫忠君忧国、悲悯众生的君子之德和民胞物与的情怀在东亚各国诗人中接受的颇为广泛,韩国人民发自内心的推崇杜甫,其上梁文中体现的“大庇”思想是杜甫文化传播到世界的一种具体体现。1962年,在杜甫诞生1250周年之际,杜甫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也是汉文化脉络在东亚文化圈乃至世界文化圈的发展和延伸。沈教授从上梁文这一创作层面揭示杜甫文化在韩国巨大而长久的影响,这是一个最为恰切,也最能使研究落到文本实处的有效途径。


最后,沈教授提出,杜甫“大庇”思想形成的原因当来自于其对上层政治动态持之如一的关注——这一点,在他的诗歌中有明确的反映。杜甫作为一名文人,虽最高官职不过是从八品上的左拾遗,但其始终积极关注上层的政治态势,包括十分关注统治者发布的诏书。如“忽闻哀痛诏,又下圣明朝””““””””天子废食诏,群公会轩裳”等等。浦起龙《读杜心解》称杜甫:“以韵语为奏议,成一家之言”。杜甫始终把自己当成国家建设之重臣,表达对国家建设的关心,替国君、替国家、替苍生发言发声,所以沈教授指出,杜甫使用“大庇”一词是妥帖的是合乎杜甫儒家仁爱思想的,而不是批评者所谓的“志大才疏”。


通过讲解,沈教授以杜甫的“大庇”思想对东亚建筑民俗文化的影响启发同学们要从三个层面进行思考:其一,经典通过传播与接受更能彰显出经典的永恒价值;其二,东亚对杜甫文化除了思想上的接受,还有艺术上的接受;其三,以杜甫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深入探索与研究。


在讨论与提问环节,与会同学就旁听讲座的感想积极与沈教授进行了交流,沈教授对这些问题一一予以了细致回答。最后李定广教授和查清华教授就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讲座在一片浓郁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



撰稿:刘燕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术人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