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人文大讲堂 回顾 NO.536 | 王怀义:画语录——《红楼梦》的另一种读法

学术人文 学术人文
2020年11月04日 08:39

图片


图片


2020年11月1日晚,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怀义受邀来到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大讲堂”,在文苑楼1166室做了题为“画语录——《红楼梦》的另一种读法”的讲座,人文学院詹丹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红楼梦学刊》编辑部李虹老师以及人文学院的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图片


王怀义教授指出,根据目前研究,可以推测,曹雪芹同时具有诗人和画家的身份,曹雪芹曾看到大量绘画作品,且其本人也擅长绘画创作。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还提到了唐伯虎《海棠春睡图》、仇英《艳雪图》《汉宫春晓》、米芾的山水画作和不知作者的《斗寒图》《燃黎图》等。似可说明,这些绘画作品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曹雪芹的创作。学界对曹雪芹将画法作为文法使用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多未注意到《红楼梦》中诸多情节、场景、情境的图像来源问题。王怀义教授就这个问题展开了具体分析,指出: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中的过程中,从唐寅、仇英、冷枚等明清画家作品中获得了艺术灵感,书中“黛玉葬花”“宝琴立雪”等经典场景与此前同类画作有明显的承续关系。曹雪芹和脂砚斋等人常将书中场景以画作的方式命名,有时则明确指出书中描写与仇英等画作之间的关联。这些画作是《红楼梦》文本的图像渊源。同时,曹雪芹在创作时具有极为强烈的创作防御心理,因而他在借鉴这些画作的同时又对这些画作进行了改造,实现了“诗境”对“画境”的超越,凸显了自己的创作个性。


图片


讲座结束后,各位同学就旁听讲座的感想与王怀义老师进行了交流。詹丹教授就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王怀义老师从《红楼梦》诞生之前的人物画尤其是美人画入手,考察《红楼梦》中的意象、情节、情境的形成,提出新的理论设想,很有新意,同时指出应将这种研究与曹雪芹吸收诗歌、建筑、园林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情况做出对比分析。《红楼梦学刊》编辑部李虹老师针对王怀义老师讲座重点关注中国古代人物画传统的情况做出了回应,她以芦雪庵的设计为例指出山水画与《红楼梦》之间亦应有某种内在的关联。朱军老师在最后的总结中勉励各位同学要将理论学习和文本分析结合在一起,论文撰写要做到有理有据,不要悬空立论,而应论有所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术人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