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人文大讲堂 回顾 NO.533 | 方梅:口语对话中的句法合作共建现象

学术人文 学术人文
2020年11月04日 08:39

图片


图片


2020年10月26日上午十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方梅做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大讲堂”,在腾讯会议平台上为我院师生及校外师友带来一场名为“口语对话中的句法合作共建现象”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宗守云教授主持,二百七十余位校内外硕博士及教师参加了本次讲座。


图片


讲座开始方梅研究员运用吕叔湘先生的“语言的主要用处是对话”以及关于会话双方的相关论述引入本次讲座主题,讲座共分五个部分。


图片


第一部分介绍句法合作共建现象的相关概念,合作共建简单而言就是:不同的说话人的相邻话轮共同构成一个句子。合作共建还称为合作完结,话语的共同产出,话轮联合产出等等。虽然术语不同但合作共建的对象都设定为自然口语中对话的句子。类型包括:第二个说话人拓展第一个说话人的话语。第二个说话人完成第一个说话人尚未完成的话语。


图片


讲座第二部分分析了句法合作共建的认知基础。投射是合作共建能够在会话交际者之间发生的一个重要基础。日常口语会话中的投射是指说话人即时产出的话语能够对其未说出的话语产生一定程度上的预示作用。并以大量实例说明投射关系。


第三部分讲了汉语句法结构的合作共建。连词对于后续语句具有强投射,作为交际互动的惯例,自然口语对话中连词用来引导后续的话语是很常见的。具体说来有两类情形。(一)前件出现一个连词,后件话轮起始位置出现与之相搭配的连词,比如“要是……那”“如果……就”。(二)复句连词全部出现在前,比如并列格式“又……又……”。汉语的句法结构对于会话结构的依赖和影响在合作共建的互动话轮中都能体现。一方面,发生句法合作共建现象的毗邻话轮存在句法结构上的约束,对某些特定的句法结构具有偏好,比如并列结构、假设结构和语境充分的系表结构。另一方面,合作共建的话轮的互动特点能够调整和突破某些句法和位置上的限制,催生新的使用规则。


第四部分分析了投射性强度问题。转折连词具有很强的投射性,连词引导的复句具有很强的投射性。汉语口语对话中句法的合作共建,反映了汉语句法结构进入实际交际情景的投射力,揭示了不同的句法结构作为语言使用者用来交际的资源时的稳定程度。


结语部分总结口语中的句法合作共建现象的相关知识。通过观察口语中不完整的句子结构是如何被交谈参与者合作完成,发现不同语法形式引发合作共建的能力以及引发怎样的合作共建,这些研究有可能揭示在线生成句法的规律,进而加深我们对语言自身规律的认识。


图片


此外,讲座过程中方梅研究员还附带介绍合作共建相关课题研究方向。比如,汉语互动投射的类型。合作共建各种互动资源的竞争。合作共建多模态的资源整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宏观的视角和研究方向。


讲座结束,宗守云教授总结发言,口语中的句法合作共建现象是个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学术问题。讲座不仅介绍了相关国内外理论还结合具体实例让理论融合实际,方梅研究员还与在座的各位师生分享她的学术研究方法,让我们获益很多。之后,方梅研究员与在场师生就老师及同学们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进一步扩展了讲座内容。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撰稿:姚海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术人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