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罗文大学教授王晴佳做客“人文大讲堂”共话新文化史研究与当代史学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6-06-25浏览次数:426

2016622日和24日上午,作为学院院庆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受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邀请,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王晴佳先生做客“人文大讲堂”,在东部文苑楼708室作了题为“从新文化史到情感史——当代史学走向一瞥”和“筷子文化圈的形成和特征:新文化史研究一例”的新史学系列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世界史学科专业梁民愫教授主持,学院部分老师及众多研究生前来聆听并参与讨论。

622日上午,在第一场题“从新文化史到情感史——当代史学走向一瞥”的学术报告中,王晴佳教授系统地梳理了19世纪传统史学向20世纪新史转型的发展脉络、代表人物及特征,其主流是史学科学化与社会科学的历史化之间的关联;其次指出了史学的转向与叙述史的复兴,史学重回人文传统但更高地体现了分析与综合的特征;最后阐述了从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文化史思潮背景下的新文化史转向,特别是其中体现出来的前情感史到情感史的发展趋向以及情感史与史学方法的关系问题。在讲座中,王晴佳教授从史学的科学化、史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盟由此发展而来的史学研究领域的扩大、后现代主义对于史学的冲击与史学观念的转变,系统地勾勒了新史学的未来走向。王教授从新文化史切入到情感史,详细分析了情感史的“起源”、情感的“规则”与无规则、情感研究与史学领域的革新、中国情感史的相关研究、情感史研究的现状等重要论题。

624日上午题为“筷子文化圈的形成和特征:新文化史研究一例”的讲座中,王晴佳教授首先强调,伴随着历史上筷子与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以及扩大,筷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史学课题。王教授从新文化史学术理念和史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围绕着筷子与东亚文化圈的形成、特征和意义问题,通过大量的文献史料与图像资料,详细分析了筷子地位的逐步上升、逐步取代其他进食工具的历史意义,考察了饮食习惯、主食变化以及生产工具等因素对东亚文化体系形成的象征含义及现代影响,特别是他注重以诗史互证的方法考察了筷子所表达的情感意义和文化价值。

    王晴佳教授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深刻的历史洞见、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们带来了的两场史学盛宴,以飨听众。讲座角度之新颖、信息之丰富给在场的师生以很多启发。讲座后在场师生还与王晴佳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热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