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杭:“文化世家”与“世家文化”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4-02-25浏览次数:1701

 2014-02-25  来源:光明日报

  所谓“文化世家”,顾名思义,大致应指在“人文教化”的某一领域作出为本国、本地人们所公认的杰出贡献,并能在世代的传承中长期保持这一“文化”特色的家族。以“文化世家”为讨论范围和观察主线,确实比热衷铺陈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一类豪华虚荣指标,更能深刻地展示扎根于这一地区的一种与“人文教化”共生的软实力,和唯当地所特有的厚重气质,当然,书写的难度也就大得多。《书系》立意高,规模大,时段长,覆盖广,成果丰硕,为中国2013年“国学”研究的圆满收官落下了精彩一子。

  写“文化世家”,其实就是在一个动态的框架内写“世家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演变过程,具体展现为“四有”——渊源有自,传承有序,后继有人,兴废有证。这是迁延数代、不绝如缕的“世家文化”与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的“非世家文化”的最大区别。“世家”主要指父系宗族,但也可泛指涵盖父系母系妻系等在内的广义家族,魏青先生所撰《章丘李氏家族文化研究》,就“以李格非、李清照父女为中心”展开。按宗族的基本规则,妇女“既嫁从夫”,世系已转移至夫系,不再是父宗成员。李清照一嫁密州赵明诚,再嫁杭州张汝舟,至死没有回归父宗。即便如此,将其仍视为李氏的“家族”成员,在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这里的关键,是要把某地一个“文化世家”所取得的文化成就及其文化地位,建立在“世家”之“世”(即世代传承)的基础上,所以,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类文献资料,将该世家的根系渊源、迁徙过程、聚落空间、世系分支、婚姻关系、后裔代表、兴衰缘由,按一条既定的时、空线索,完整精确地细细道来。也只有在如此框架内,按如此要求展现的“世家性”文化,才会建构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域性、“文化性”世家。《书系》各部专著在这方面都做得相当成功。

  《书系》取得的成就,还可以为文化世家和世家文化的研究方法提供有益的启示。

  历史上不认同或不主动认同、有意规避甚至刻意否认自己所属之家族、宗族背景者大有人在。如果后人不作区别,仅按世系或姓氏标准,仍将其视为该族一员,或提升至该“世家文化”世代传承的标志,那就既无视了个人成功的艰辛历程,也抹杀了“世家文化”的演变走向。事实上,他们在一个框架内反映了“世家文化”的兴、衰两个侧面。我们研究文化,不是一味张扬在传统的制度背景下取得成功的“正能量”,还要认真关注转换、摧毁、解构了这些历史正能量的“负能量”。

从文化世家看文化中国

栖霞牟氏庄园“宝善堂”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