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整版报道我院博士何烈辉——不忘初心的非洲“酋长”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4-06-27浏览次数:753

何烈辉 不忘初心的非洲“酋长”


日期:2014-06-27 作者:张小叶 来源:文汇报
  • 图片说明:2010年,达之路投资高峰论坛上,何烈辉(右二)和津巴布韦国际合作部长共同签署《杭州宣言》,呼吁更多中国企业到非洲去投资。 (均资料照片)

  • 图片说明:何烈辉和吉布提总统盖莱合影留念。

  • 图片说明:何烈辉日前陪同津巴布韦政府代表团参观非洲中心。

  • 图片说明:吉布提风光。

何烈辉 不忘初心的非洲“酋长”

  本报记者 张小叶

  昨天,非洲联盟第二十三届首脑会议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去贺电,向非洲国家和人民表示祝贺。在贺电中,习近平强调,中国将永远做非洲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

  早在50年前,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十国,开启了外交史上中非新型关系的“破冰之旅”。然而,半个世纪后,两片大陆对彼此的了解依然极为有限。

  2000年,当24岁的何烈辉陪着加纳驻华大使馆的官员逛诸暨夜市时,一拥而上的围观群众立刻将马路堵得水泄不通,犹如看外星人般的指指点点,更让宾主间气氛尴尬。就在几个月后,同样的遭遇也落到了何烈辉自己的头上,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的街头,他被几十个黑人围在马路中间,人们看他的神情就像看到难得一见的珍稀动物。

  无论官方辞令如何描述中非传统友谊,民间沟通的稀少,使大多数人对非洲充满未知,并且抱有因此而来的误解和成见。直到去非洲的前夜,何烈辉也像很多人那样,认为非洲贫穷落后、充满战乱。

  如今,往来中非十四载,除了经商,何烈辉还以专家的身份,受邀于高校和研究院。他也为推动中非交流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并因此被尼日利亚联邦政府授予“酋长”头衔。何烈辉认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应该是心怀天下的。中非建交半个多世纪来,正是有了诸多像他这样心怀天下者的存在,半个世纪的中非传统友谊才有了延续下去的根基和生命力。

  

“贫穷的淘金之都”

  夜色下的非洲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他的面前——建筑低矮,灯火稀疏,茂盛的植物在热风中摇曳,到处都是黑漆漆的幽影。

  在荷兰飞往加纳的航班上,24岁的何烈辉看到了暮色中的撒哈拉大沙漠,这片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占据了非洲四分之一的面积,沙海广袤无垠,以大自然的方式诠释着宏伟。那一眼之后,何烈辉成见中的非洲被击碎了,他意识到“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非洲大陆所蕴含的力量,远超于自己的期待。

  那是2000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将中非贸易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一年,中国对非投资额达到2.1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了一倍多。但何烈辉的非洲之行却在一系列的困境中开始,像是落入玻璃瓶的小虫——前景光明,出路难寻。

  加纳的机场很小,就像诸暨的火车站。来接机的朋友失约了,何烈辉在机场踯躅良久,才有一名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洲局的官员帮他找到住处。“没方案、没计划。”何烈辉坦然承认,“来非洲,本是为了给在博兹瓦纳做生意的父亲帮忙,但签证迟迟下不来。散伙饭都吃了好几轮了,为了给国内送行的朋友们一个交代,我索性随便选了个国家,想着先过去再说。”

  他选择的加纳是非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评选出的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因为盛产黄金,加纳也被称为“贫穷的淘金之都”。正如富有冒险和开拓精神的浙商先辈,当何烈辉身揣700美元来到陌生的异国时,不仅不以为苦,反而兴奋不已,充满了对成功的渴望。

  结果,头一天住宾馆就花去了200美元,几乎是何烈辉全部身家的三分之一。次日,他立即退了房,去寻找廉价的宾馆。

  彼时,作为农业出口国的加纳,正因黄金、可可价格下跌深陷经济危机。对当地市场进行过一番考察后,何烈辉觉得商机无限:“加纳的商品比国内要贵很多,一块砖头的单价之差甚至达到20倍。当时我没钱,也没商业经验,凭着一腔热血,就觉得前途远大。”

  第一批货是总量为一个集装箱的T恤衫,由身在博兹瓦纳的父亲发给他。何烈辉向父亲赊了账,约定售完货后会悉数付清货款。但他还没来得及见到这批货,它们就被卡在海关,全无经验的何烈辉,之前甚至没想到“进口关税”这码事。当时,他身边只有从朋友和同学处借来的几百美元,还不够清关的一个零头,只得将集装箱转到保税区,像蚂蚁搬家那样,交一部分关税,拿一批货,再拿着卖掉货物之后的钱回来,继续交税、取货、卖货……花了很长时间,何烈辉才把这批T恤衫卖掉了一些。结果,由于加纳的消费能力太弱,销售额还不足以支撑何烈辉在加纳的费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因为商业经验不足出现了判断失误。”何烈辉说,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曾以为“遍地商机”的加纳,其实并不是个理想的商贸市场,“那时加纳正值经济不景气,老百姓很穷,没有购买力。没有购买力,就意味着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利润永远做不高。”由于销路一直难以打开,他的货物积压在仓库中,仓储费成了一笔大支出。

  他决心换个市场再战,一个客户推荐他去自己的祖国尼日利亚,那是一个欣欣向荣的非洲国家,“尽管不算富裕,但我们国家的人都很勤劳”——何烈辉被说动了,于是,他背着货样离开了加纳,前往尼日利亚。

  

对非洲抱有美好期待

  何烈辉看到了非洲的另一面,当地人质朴、勤奋,不懈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尼日利亚的孩子们在上学的途中,都会想办法卖掉几袋纯净水。”

  在尼日利亚,何烈辉历经几番波折,迅速褪去青涩,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游刃有余的商人。

  他珍藏的一张照片上,有一位身材高大的非洲人,光着头,穿着灰色薄衫,一手握着相机。他逆光而站,看不清表情,背景中依稀可见飞机的尾翼。在照片的旁边,何烈辉写道:“ELENDU先生,我的尼日利亚朋友。2001年,我带他到中国验货时,摄于法国机场。”

  照片中的人是何烈辉第一个大客户,他下了一笔纺织品订单,总价达70万美元。为此,何烈辉在中国大量进货。但就在这张照片拍摄后不久,对方验货时提出面料质量不过关,要求赔偿20万美元。何烈辉不懂面料技术,但考虑到质量确实有问题,便担下责任,答应赔偿。

  这笔亏本的大单,竟然成为何烈辉人生中的转折点。此后,这个客户感念于这个中国人的诚信,为他介绍了源源不断的客户,口口相传的美誉,为何烈辉在非洲奠定了经商的基础。从尼日利亚起步,他将生意拓展到了非洲的许多国家。

  在他珍藏的另一张照片里,一个面容和善的非洲人正咧着嘴大笑,黝黑的面容上露着两排白牙。照片旁边,何烈辉用寥寥数行注释,勾画出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BENCO先生,我在尼日利亚的大客户。2002年,尼日利亚军火库大爆炸的时候,我就在他车上,他不离不弃,拼死把我带离了现场,患难之交,让我永远铭记。2008年,BENCO先生在自家楼下不幸被乱枪杀害,我失去了一个好友。”

  在尼日利亚军火库大爆炸事件中,有超过2000人罹难,还有数千人受伤或失踪。爆炸发生在伊科嘉军营军火库,距离何烈辉并不远。地动山摇后,火光升起,人群溃逃,爆炸的气浪不时摇动着他的车,车窗外的人群惨叫不断。

  这不是何烈辉遭遇的唯一一次危险:他曾为了见客户,连夜开车穿过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也曾在尼日利亚街头差点被军警驱散行人的流弹击中;还有一次,他所坐的飞机在跑道上与另一架飞机相撞,断了机翼……但这个诸暨人,从未心生退意。他总是对非洲抱有美好的期待,并一直坚持“他们在进步”。

  “你觉得非洲贫穷落后,是因为你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将硬币翻过来,何烈辉看到的,却是非洲的另一面,当地人质朴、勤奋,不懈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非洲“贫穷落后”的一面给多数中国人留下了刻板印象,在国内,何烈辉总是被同学们叫作“在非洲卖衣服的”,语气中尽是不以为然。中国人不了解非洲,傲慢和偏见又成了进一步理解的最大壁垒。每次回国,都会有人问何烈辉同样的问题:“非洲又战乱了?”“非洲人是不是又懒又穷,还很脏?”“非洲人整天都饿肚子吗?”甚至连一些官员都抱有同样的心态。“美国来个市长,大家抢着见。非洲某国的总统来了,却推来推去,谁都不愿意见。”何烈辉将这个现象称之为“抬头看白色,低头看黑色”。

  这种文化轻视的心理,甚至投射到部分中国企业的对非战略上,一些企业倾向于将落后的、过剩的产能转移到非洲去,这使他忧虑不已:“且不说我们的产业比非洲先进不了多少,现在的非洲正在以加速度发展,过去我们需要5年才会淘汰的技术,在这里可能一两年就过时了。要在同欧美国家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只有把最好的‘马’拿到非洲去跑。”这种现状让身为商人的他自觉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为“中国形象”正名代言

  几乎是出于本能,当企业走上正轨后,何烈辉开始思考:“我能为现在的中非关系带来什么?”

  何烈辉曾是非洲某国副总统的座上宾,老人宴请他的时候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中国对我们的帮助。”上世纪60年代初,该国寻求独立时,只有中国为他们提供了援助。但提及同一段往事,该国一名40多岁的年轻部长却并没有表现出感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的帮助不见得会白给。”

  “上辈人建立起来的中非传统友谊正在逐渐褪色。”何烈辉意识到,目前,他身处的这个非洲社会更开放、更多元,也更现实,这使他的心中总是充满“危机感”:“等到非洲老一代的政治家们退出历史舞台,非洲新一代领导人是否会对那段历史感同身受?拥有了更多选择的非洲,在比较过各国优势后,一定会考虑中国吗?新的中非友谊应该如何建立?”

  “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中非关系作出贡献,正如每一个人都能够破坏它一样。”何烈辉说。事实上,每一个来到非洲的中国人,都会成为中国形象的代言人。如今,在非洲数量最多、最活跃的,正是中国的商人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商人的形象是怎样的,中国的形象就是怎样的”。

  何烈辉听到最多的负面评价,莫过于“有些中国人只管赚钱”。虽然指责商人“重利轻情义”,似乎太过严苛,但何烈辉却反驳说:“你获得了利益,就应该想到回报社会,将财富和当地人分享。”

  这些年来,在自身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何烈辉还奔走在中非两地,带动了不计其数的国内企业去非洲发展,也帮助了大批非洲企业到中国经商,被誉为“中非交流的民间大使”。2004年,因为在中国和尼日利亚的经贸和友好关系上作出了杰出贡献,他被尼日利亚联邦政府授予“酋长”头衔,这个头衔通常授予为当地经济、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是外国人极少能获得的荣誉。他还在非洲投资助学、建立慈善基金、捐助特殊儿童……现在,他最津津乐道的,是正在日渐完善的“非洲中心”。

  2013年,总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的“非洲中心”在浦东金桥落成。目前,已有超过40个非洲国家签约加入,并计划在“非洲中心”设立总领事馆、政府代表处和企业代表处。建成后的“非洲中心”将成为国内最权威的中非交流平台,何烈辉形象地形容:“它仿佛是世博会后一个内涵更丰富、涉及领域更广的‘升级版’非洲馆。”

  2002年,何烈辉创办“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时,在公司的名字中寄予了自己“通达世界”的美好愿望。如今,这个年轻的企业家“通达世界”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何烈辉时常想起15年前的那次抉择。彼时,刚从法律系毕业的他,正站在人生的岔道口,眼前的两条路:一条通往童年时的法官梦,一条通往未知的非洲大陆。最终决定放弃前者时,他并非没有遗憾。

  “但我并不后悔。人生的每一秒,都是最好的安排。”他说。更重要的是,直到今天,何烈辉依然保有并践行着年少时崇尚公义、良知的信念,并未忘却初心。

  

受访者说 延续中非友谊的机遇与挑战

  ■身为上海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何烈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者型商人”

  ■十多年来,对中非关系的现状、困境和发展,他贡献了诸多启发性的思考

  21世纪属于非洲

  非洲有54个国家,10亿多人口,各国人均GDP从三四百美元到上万美元都有,发展状态极不均衡。但是,在非洲,发展早已是一个普遍的需求。近年来,非洲各国的政权更替,也都围绕着“发展”。

  非洲的发展需求值得中国关注。大规模的经济发展计划能创造出多大的商业空间?我们还能找到比非洲需求更大、更多样的市场吗?

  非洲矿藏丰富,很多矿产的储藏量在世界位居第一。矿产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能源,这使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争夺非洲市场的重要性,非洲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

  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耕地减少,粮食危机将会成为未来世界的危机之一。非洲大片未开发的耕地,也会成为今后世界各国争夺的重点。

  作为未来世界的市场、资源供给地和粮仓,21世纪是属于非洲的。同样,谁拥有非洲,谁就拥有21世纪。

  对非援助需提升软实力

  中国在非洲的遭遇,如今正陷入一个微妙又尴尬的境地。数十年来,我国政府出资援建,在非洲铺路修桥,许多工程技术人员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国的医疗队几十年如一日,在异国他乡救死扶伤,远离亲人;我国的企业在当地办厂,工人卖力地在流水线上工作,赚点辛苦钱……但这些所作所为,换来的却并非全是正面评价,甚至被一些西方媒体贴上了“蝗虫”、“新殖民主义”的标签。

  是什么导致中国形象被妖魔化?其根源在于软实力的缺乏。尽管有5000年的文明史,但中国文化对非洲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这其中,存在一些先天劣势,比如语言。语言的差异,使中非的沟通和交流出现了隔阂。许多年来,我们似乎从未向非洲朋友们说清楚过,中国人的道德观是怎样的?人文精神是什么?价值观又是怎样的。这些软实力,事实上影响着每一个在非洲的中国人的境遇。总体而言,中国在非洲的形象是正面的、友好的。但是,随着非洲在世界上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大环境改变给我们带来的新挑战。要在竞争中发挥更大的优势,软实力的提升必不可少。

  以诚相待平等交流

  那么,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行动,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延续中非传统友谊呢?

  人是最重要的要素。要发展中非关系,我们需要大批有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经验的“非洲通”。他们可以来自社会的各行业、各领域,但一定要对非洲有兴趣。只有兴趣驱使,他们才能深入非洲社会,经历时间沉淀,“知己知彼”。

  其次,要让非洲人了解我们,就需要积极地说明我们自己,让别人了解我们。因为,了解是认同的前提。除了表达,我们也要学会倾听,学会用真诚平等的精神与非洲同胞们交朋友。这样一种平等的精神,也是一个国家真正强大的标志。

  现在,非洲有上百万的华人华侨,那么,怎样才能从个人做起,在非洲树立更好的形象呢?首先,我们要努力实现本地化,给非洲创造就业机会。在非洲经商时,如果起用的几乎都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会引发当地社会的不认同。

  其次,我们要尊重本地文化和法律,要积极地融入当地社会。在非洲,多起排华事件的起因,都是源于中国商人不守法经营,或与当地企业恶性竞争。

  再次,商业上总会有起起落落,非洲社会也难免会有动荡和困难。2009年金融危机时,非洲大批工厂倒闭,我们在非洲的公司不仅没有裁员,反而增加雇员。因为我们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诚意和勇气,与非洲人患难与共、共度时艰,至今他们仍然念念不忘。

  最后,在非洲,我们应当积极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财富取之于社会,也要用之于社会,这一点,无论国内国外都一样。在非洲,我们积极地保护环境,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技术转移,设立慈善基金,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