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报道我院学生自制校园明信片受热捧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3-04-18浏览次数:1132

        4月17日,《青年报》以“大二女生自制校园明信片意外受热捧”为题,报道了我院社工专业大二学生莫思淇制作了一套 带有校园印迹的明信片,受到了准毕业生的热捧。 莫斯淇说,制作明信片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愿望,做一件自己想做并且开心的事,她会用赚来的“第一桶金”,为广西的孩子买一些文具寄过去。原文如下:
大二女生自制校园明信片意外受热捧

    莫斯淇制作的明信片很受欢迎。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记者 周胜洁 上师大奉贤校区最高建筑图书馆、绿草映衬下的第四教学楼钟楼……这些学生无比熟悉的校园风景都被上师大社工专业大二学生莫斯淇用相机一一记录,并制作成一套8张校园明信片。带有校园印迹的明信片受到了准毕业生的热捧。

    莫斯淇说,当初制作明信片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愿望,做一件自己想做并且开心的事,“赚来的‘第一桶金’,我也会为广西的孩子买一些文具寄过去。”

    准毕业生购买两套留作纪念

    一套8张明信片,外面用牛皮纸和麻绳细心包装,每张明信片上都有学生熟悉的校园风景,仰拍的奉贤校区图书馆,绿草映衬下的第四教学楼,徐汇校区的梧桐树大道,每一处都有学生生活的痕迹。

    已经进入毕业倒计时的大四学生小唐忍不住买了两套,处于毕业季的他对于学校万分留恋,看着明信片上印有的梧桐树大道,他有很多回忆,“大四这一年,走过这条路去教学楼上课,走着这条路回寝室,和室友在这条路上边走边争论专业知识,这条梧桐大道留存了我太多的记忆。”相比一般的风景明信片,小唐觉得这套明信片对于即将毕业的他来说别有意义。

    设计者莫斯淇告诉记者,明信片制作完成后才开卖三天,就已经售出55套,“16元一套,70%以上都是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

    从90张照片中精挑8张进行制作

    设计者莫斯淇是上师大社工专业大二的学生,她从小喜欢明信片,觉得用文字书写对朋友的思念是件美好的事。早在大一时,她就萌生了做一套属于自己校园的特色明信片的想法。

    大二伊始,莫斯淇将想法付诸于实践。她利用休息时间拿着照相机在奉贤与徐汇校区捕捉校园风景,前后一共拍了90张照片,经过不断筛选以及询问周围同学的意见,最后精选出8张,“风景涵盖了图书馆、第四教学楼的钟楼、大操场等较为标志性的建筑。”

    莫斯淇告诉记者,除了定下8张照片,其他如明信片背面设计、包装、纸质选择等都很繁琐,“包装设计修改不下5次,反复挑选比较明信片的纸张材料,所有的牛皮纸包装都是手工裁剪。”

    首批制作了400套明信片,她也获得了室友、朋友的帮助,“他们帮助我裁包装,做麻绳小饰品,几百份印章一个个盖,手和脖子都很酸,他们都没有怨言,很让我感动。”

    完成了一件自己一直想做的事

    说起为何制作明信片,莫斯淇微微一笑说:“就是想完成一件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她回忆起明信片制作到最后阶段的一个“小插曲”,她发现有同学出了手绘校园建筑的明信片,“我那时有点灰心,毕竟明信片不是快消品,同学有一套就够了。”

    但最后她还是下定决心制作完成,“因为我记得我最初的心,我当初做明信片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完成自己一个愿望,做一件自己想做并开心的事。我也相信大家会选择他们所喜欢的明信片。我对自己做的这一套明信片有信心。”

    对于收获的“第一桶金”,莫斯淇表示先要将制作成本还给父亲,接下来会参加一个为广西留守孩子寄明信片的活动,“我会号召同学买明信片为广西的孩子寄去,我也会将赚到的钱买一些文具送给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