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龄:母校就读琐忆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6-11-07浏览次数:224

        作为本校初期毕业的老学生,我也如同诸位校友一样,怀念当年在读时的情事。年深月久,当然谈不上历历在目前,但也还思得若干。
  印象深的是程应镠老师上的《中国通史》课。这门课每周三节,无论逢到单节还是两节连上,他都是带几张卡片,在讲课中间往往取出一枚卡片(他的课没有用本本,只是口授),抄写在黑板上,让大家思考这段文献所述说明什么。比如关于春秋时期“初税亩”文字其意义何在;又如所抄《左传》《史记》上的话怎样提示当时社会性质的变异等。他的授课不是灌注,而是启发,又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引发新知。
  马茂元老师上《中国古代文学》课,只用一只火柴盒,写有几行字,带进课堂。他视力不好(年轻时已弱视),记忆力得到历年自我训练而极强,据一位同窗说,马老师能背整本《左传》。茅盾能背全本《红楼梦》,字数大大超过《左传》,郑振铎曾当面试过,就指定的某段书请他背,还执原著对检,若读校然。马老师背《左传》,似乎无人试请,虽不知那位同窗之言确否,但篇幅远少于《红楼梦》,应有可信度。马师上课,所作准备就在火柴盒上,某次一位老师临时缺课,办公室请他代课,他虽无准备,也未坚辞,还是滔滔然上了下来,次日他声明上回讲的不算(因无准备),这次重新补上。其认真若此。至于引诗词引文句,全凭记诵写在黑板上,而百无一误。他因家累重,除了工具书,很少购买子部、集部书,可知他并非临时取书强记。
  李宗蕖老师担任《苏联文学》(其实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与二十世纪苏联文学)课,她是在把握历史背景上启示学生作文学欣赏,比如讲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既讲明当年塞瓦斯托波尔发生的战事,又给人以文学欣赏上的启发,当时中译本尚未译全,她从英译本取用材料;《安娜·卡列尼娜》,她自然也讲小说的两条线索,但不限于介绍,仍着眼于美学。讲契诃夫的《死魂灵》,她说明乞乞科夫买死魂灵,亦即从农奴主手里购来已死农奴的名单,其价大大低于农奴,可使乞乞科夫也取得农奴主身份。死魂灵名单甚至可以在银行里抵押,因此乞乞科夫在卖主面前显现出卑屈的态度,讨好唯恐不及。小说写丑,实以美示人。李老师从小说谈美学价值,于此可见。
  我对母校虽有忆念,但所知无多,只能偶记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