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团队坚持九年 绘成上海“红色文化图谱”

发布者:樊霞发布时间:2019-06-30浏览次数:428

经过九年的研究和精心打磨,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领衔学术团队开展的“上海红色历史纪念地遗址发掘项目”基本完成,1020处红色纪念地绘就了上海的“红色文化图谱”。628日,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和市政协文史委、市文史资料研究会在上海市政协共同举办了该项目的成果发布会。发布会由政协文史委主任、市文史资料研究会会长马建勋主持。市政协副主席徐逸波,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委员、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王为松,市地方志党组书记、主任洪民荣,以及项目学术团队相关成员等50余人出席会议。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地,留下了众多光辉耀眼的红色历史足迹。为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在新形势下国家文化建设中的激励作用,中心自2010年起组织学术团队,开始集中力量对上海革命史进行深入研究,对上海红色历史纪念地进行细致实地的调研,这次发布的1020处红色革命纪念地,每一个纪念地的挖掘过程始终伴随专业的学术支撑,都需要经耐心细致的文献梳理,最后还要通过实地探访和考察确认。


苏智良教授介绍了“上海红色历史纪念地遗址发掘项目”的价值和意义。他指出,上海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现场,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红色,在中国政治中常被用来象征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也就被称之为红色革命。上海红色文化具有四个特点,第一,绵延不绝。从新文化运动发轫、中共建党,到国共合作,从抗日救亡到迎接解放,红色文化伴随着上海这座城市成长的各个阶段,红色历史的完整性,成为上海文化的一大特色。第二,中共中央长期在上海。在1921-1949年的28年中,中央在上海长达12,策划与指挥中国革命。第三,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国际、军事、工运、统战、文化、情报、名人故居等。第四,留下大量红色历史遗址。本次公布的1020个红色纪念地中,许多已建成博物馆、纪念馆,有些还需要继续研究和保护,精心呵护。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姚霏带领团队成员,实地走访考察了每一处革命纪念地。姚霏在发布会上介绍,该项目收录的上海红色纪念地,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史迹。时间范围,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空间范围为今日上海全境。这1020处红色纪念地,将分三个等级展示。第一等级为50处重要纪念地,多为旧址保存完好、有相关纪念馆且认知度较高的红色纪念地,如一大、二大、四大会址、茂名路毛泽东旧居、周公馆、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等;第二等级为125处一般纪念地,包括在沪中共中央机关、中央特科在沪活动地点、上海解放相关事件发生地等,内容多元,特色鲜明。第三等级以机构、故居、活动发生地、纪念地形式分类,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爱国人士在工运、地下斗争、抗日救亡、统战等领域的红色史迹。



与会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的原创性,同时认为上海红色文化的挖掘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在研究的同时,与会专家也多次强调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有学者指出,1000多处红色文化纪念地和遗址要“连点成片”,形成上海独特的红色历史风貌区片,同时要让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用起来,拉动红色旅游的发展;更要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让这道“红色风景线”进一步延伸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