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处4类遗址精准考证定位,揭示上海成为中共诞生地诸多空间条件

发布者:樊霞发布时间:2017-06-26浏览次数:326

教育在线2017-06-25 12:43:57

来源:上观新闻作者:徐瑞哲
毛泽东还于1920年4月与彭璜及旅沪新民学会会员等,发起组织湖南改造促进会。这一原建筑就位于今普安路128号的淮海大厦(原恺自尔路永乐里15、16号)。


中共建党与上海城市空间有何关联?“七一”之际,《中共上海建党革命遗址分布图》今日首发。这份地图以1920年的《最近实测上海新地图》为底图,重点突出了70个与中共建党相关联的历史要素,分为中共机构、人物旧居、社团组织、事件发生地等4个类别。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发现,地图细致标注每一个历史空间的名称、时间、位置等要素,还以彩色照片标注了目前可以寻访的部分中共建党活动地点。地图中所附的文字、照片注释,均经过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的严格考证。


据了解,《中共上海建党革命遗址分布图》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苏智良团队研制而成。70个地点中,不仅包括公众熟知的中共“一大”会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新青年》编辑部等地点,还包括一批五四运动组织机构与活动场所、中共“一大”代表及相关人物旧居、中共领导组织的工会以及宣传教育机构等,几乎涵盖了1919年至1921年中共在上海建党各方面的活动轨迹。



“红色源头”倡设风貌区


值得注意的是,地图呈现了一些以往研究中较少提及的地点,比如位于今塘沽路12号(原蓬路12号)的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遗址。原来,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吴廷康等人来沪,帮助中国建立共产主义组织。5月,在蓬路(今塘沽路)12号成立了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同样,今南昌路100弄2号(原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则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在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苏智良教授介绍,这里还是中共“一大”结束后中共中央的办公所在地旧址。1921年9月,陈独秀回沪任中共中央局书记,这里成为中共中央局机关。


此外,地图还呈现了一些传统认知的盲点,其中有部分老建筑今已不存。如派出密探和巡捕搜查中共“一大”会场的法租界中央巡捕房,位于今建国中路22号(原薛华立路22号);而中共“一大”代表前往嘉兴的乘车处,则位于今天目东路200号上海铁路博物馆(原上海老北火车站);还有1919年和1920年毛泽东送别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的码头,分别位于今杨树浦路与大连路一带(原杨树浦码头)和今延安东路东端临黄浦江处(原洋泾浜法国码头)。据介绍,毛泽东还于1920年4月与彭璜及旅沪新民学会会员等,发起组织湖南改造促进会。这一原建筑就位于今普安路128号的淮海大厦(原恺自尔路永乐里15、16号)。


苏智良教授指出,上海红色资源极其丰富,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红色圣地,应尽快将中共在上海建党时期的历史风貌加以保护,建立以今天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原法租界中区)为核心的“红色源头”历史文化风貌区,迎接中共建党百年。下一步,地图本身也计划借助新媒体实现电子化,走到学术圈外进一步向公众普及。



历史必然亦有地利之便


在研究层面上,这份地图从微观角度解释了中共创建过程中的空间因素。在分布上,汇集申城的中共建党过程中各类组织机构和事件发生地,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的老渔阳里、中共“一大”上海会议会址到“一大”代表住宿的博文女校等,都位于法租界中区。专家认为,20世纪20年代初的上海城市,特别是新规划建成的法租界中区,其街区生成、建筑形式和权力结构,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之外也提供了一些便利条件。


当天,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上海市党史研究会会长忻平、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齐卫平、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等史学专家,以及中共“一大”研究“双壁”——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和嘉兴“红船精神”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也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建立在6个基础上:以先进的思想文化为重要内涵的信息传播系统、以工人阶级与先进知识分子为重要成分的社会基础、联系国际与国内重要城市的水路交通系统、发达的邮政通讯系统、具有现代政党社团活动传统的社会组织系统、维持政党社团正常活动的安全系数。在近代中国,上海正具备着这些条件。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沪诞生,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城市发展、文化生长、人才聚合等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